芭蕾舞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是从15世纪的贵族宫延演出演变来的,那时的题材古代传说为主,兼有舞蹈、哑剧、歌曲和朗诵表演,并有豪华的服饰布景和音乐伴奏。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芭蕾得到了迅速发展,成立了第一所皇家舞蹈学院,对芭蕾训练进行了规范化的研究整理,确定了一套沿用至今的芭蕾舞动作体系。 芭蕾舞是一种无氧运动,以芭蕾舞的基本动作作为训练内容,其健美力度是量般健身运动无法比拟的,开、蹦、直、立是芭蕾的四大要素,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姿态优美挺拔,同时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让美丽得到直观又含蓄的展现。现代热舞也并非一味的激情、豪放,它舒缓放松的舞步,正是兼容了芭蕾的优雅! 1.“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 空间占有感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和气宇轩昂。这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成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贵族气派,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味。要求演员收腹,挺胸、重心上提,向高空层面发射使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准确的完成。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 2.“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使动作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有人做过实验,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在训练时,做了100次的Battement tendu(擦地)他的脚尖每次都擦至在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又如:空中转两圈(720度),舞蹈者五位脚起跳在空中保持良好的舞姿后,落地时还准确地落在五位上,在古典芭蕾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表现的准确无误,否则古典芭蕾的动作规范会变形,也即将失去光彩。 3.“美”芭蕾舞和其它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需要一举一动都要有美感,芭蕾舞对美的要求是极高的。是“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象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象雕塑一样受空间的影响,编导家门通过发现美,运用美的舞蹈形式反映美的生活,而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4.“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 5.“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指芭蕾是直线艺术,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致。这一点与中国的“圆、曲线”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身体与地面垂直也是古典芭蕾技巧所必须的,如旋转技巧,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高空发射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体内的中心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旋转运动起来,否则所有的旋转无从谈起。 6.“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如: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时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全身看起来很放松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象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就像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罗娃所说的:“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才是舞蹈家”。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即使在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7.“稳”是指动作要做得不仅准确而切稳健、扎实,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技巧,需要男女演员默切,不要让观众感觉到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一样,动作做得东倒西歪,让观众提心吊胆观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看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在旋转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结束时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8.“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 拓展:芭蕾舞的发展和特点 关于芭蕾舞,诗人们惊呼:“她漫步在花萼上面,竟然压不弯花茎!”可见其舞姿的轻盈了。法国著名的作家泰奥菲尔.戈蒂埃赞美道:“塔利奥妮小姐是至今唯一能在舞蹈上,体现出在我们看来宛如诗人也不可能实现的梦幻舞蹈家。”文豪雨果也为女芭蕾舞蹈家塔利奥妮的创举题词道:“献给你那神奇的足,献给你那神奇的翼!”这就是芭蕾的魅力!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因是“法语”ballet的英译,意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 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意指: ①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②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③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学院。17世纪70年代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引起了舞蹈技术和审美观点的变化,演员站立的姿势越来越外开,由此正式确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这5个外开的位置成为发展芭蕾舞技术的基础。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了贵族业余演员,职业女芭蕾演员也开始登台演出,舞蹈技术得以较迅速地发展。芭蕾演出从基本上是一种自娱性的社交活动逐步转变为剧场表演艺术。这个时期的芭蕾是从属于歌剧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在歌剧中加入芭蕾场面,实际上是一连串舞蹈表演,剧情反而显得无关紧要,这时称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B.de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舞蹈要表现戏剧性内容,"情节和舞蹈设计要保持统一,有合乎逻辑的、明白易懂的故事作中心主题,和情节无关的独舞及舞蹈片段都得取消",舞剧中"不仅是舞蹈技术光辉夺目,更须通过戏剧性表现,从情绪方面感动观众"。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创作一部芭蕾作品,编导是关键人物,他根据文学剧本(或一个故事、一首诗、一部音乐作品)构思出舞剧结构或舞蹈结构,再由演员来体现。编导和演员都必须掌握芭蕾语言(或芭蕾语汇)--芭蕾技术技巧,以及运用芭蕾语言表现特定内容或情绪的能力,编导应该深谙它们长于表现什么,不能表现什么;而演员则应该训练有素,能适应并创造性地体现编导的构思,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芭蕾创作才能进行和完成。芭蕾结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编导运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现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编出多幕芭蕾(分场或不分场,如《天鹅湖》)、独幕芭蕾(如《仙女们》)、芭蕾小品(如《天鹅之死》)等。芭蕾的这种结构形式在19世纪后期发展到高度规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响和限制了芭蕾的发展。在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这些规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
优美、高雅的芭蕾舞蹈,八个字即可代表它的特点,这八个字就是: 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指芭蕾是直线艺术,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致。这一点与中国的“圆、曲线”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身体与地面垂直也是古典芭蕾技巧所必须的,如旋转技巧,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高空发射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体内的中心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旋转运动起来,否则所有的旋转无从谈起。“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 空间占有感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和气宇轩昂。这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成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贵族气派,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味。要求演员收腹,挺胸、重心上提,向高空层面发射使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准确的完成。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如: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时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全身看起来很放松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象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就像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罗娃所说的:“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才是舞蹈家”。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即使在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使动作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有人做过实验,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在训练时,做了100次的Battement tendu(擦地)他的脚尖每次都擦至在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又如:空中转两圈(720度),舞蹈者五位脚起跳在空中保持良好的舞姿后,落地时还准确地落在五位上,在古典芭蕾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表现的准确无误,否则古典芭蕾的动作规范会变形,也即将失去光彩。“稳”是指动作要做得不仅准确而切稳健、扎实,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技巧,需要男女演员默切,不要让观众感觉到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一样,动作做得东倒西歪,让观众提心吊胆观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看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在旋转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结束时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美”芭蕾舞和其它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需要一举一动都要有美感,芭蕾舞对美的要求是极高的。是“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象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象雕塑一样受空间的影响,编导家门通过发现美,运用美的舞蹈形式反映美的生活,而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芭蕾舞舞者非常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素质:芭蕾舞是一项艰苦而具有要求的艺术形式,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灵活性、力量、耐力和平衡能力等。他们进行日常的体能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舞蹈表现力。
2. 技术造诣:芭蕾舞舞者注重技术的熟练程度。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正,追求完美的舞姿和动作。技术的精湛程度直接影响着演出的效果和舞者的表现力,因此舞者们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3. 表演能力:芭蕾舞舞者需要具备出色的表演能力,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来传达情感和故事。他们会全情投入到角色中,用舞蹈表现力展示情感和故事情节,以打动观众的心灵。
4. 舞台礼仪:芭蕾舞舞者非常注重舞台礼仪。在舞台上,他们需要保持整洁的形象,遵守舞剧的演出规范和流程,与舞伴和其他演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舞台礼仪能够展现舞者的专业素养和对舞蹈艺术的尊重。
5. 自我修养:芭蕾舞舞者注重自我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他们会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以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他们还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休息和养生等方面的注意。
芭蕾舞舞者重视身体素质、技术造诣、表演能力、舞台礼仪和自我修养等方面,这些都是他们实现卓越舞蹈表演的重要条件。
芭蕾舞舞者在训练和表演过程中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能力:芭蕾舞舞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包括柔韧性、肌肉控制、平衡感、灵活性等。他们通过长期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以便在舞台上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和舞蹈组合。
2. 身体素质:芭蕾舞舞者需要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体力、耐力和爆发力。他们通过体能训练和体操来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以应对长时间的排练和高强度的舞蹈表演。
3. 专注力和自律性:芭蕾舞舞者需要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以便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和表达情感。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自律性,遵守训练规定、严格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确保良好的身体和表演状态。
4. 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芭蕾舞舞者需要通过优雅的动作、身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注重细节和表现力,通过舞蹈技巧和艺术表达来感染观众并传达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 团队合作:芭蕾舞舞者通常是在舞团或舞剧团中工作,因此他们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他们需要与其他舞者、编舞家、音乐家和舞台制作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创造出完美的舞台效果。
芭蕾舞舞者重视技术能力、身体素质、专注力和自律性、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以及团队合作,这些都是他们成为出色舞者的重要要素。
芭蕾舞 者也像运动员一样,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在芭蕾的世界里芭蕾女伶总是处在减肥的压力之下。很多芭蕾女伶都饱受饮食饮食紊乱症的困扰,而饮食问题将对她们长远的健康状况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但据研究统计,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应该和消耗量成比例,健康的饮食才能帮助你的身体快速从伤病和疲劳中恢复。怎么样的饮食安排既能保证芭蕾舞者们既能完成高强度排练又能保持苗条的身材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芭蕾舞者的饮食要求的资料,供你参考。 A.专业舞者 建议一:作为一位芭蕾舞者,你应该把自己看成一名运动员,在饮食上可以参考消耗同样多能量的运动员的食谱。在高强度的排练中,要确保在有休息时间来补充能量,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应该占舞者饮食的重要一部分。这些复合型碳水化合物包括(升糖指数低):谷类、豆类、大多数水果和蔬菜。 建议二:芭蕾舞者还需要摄入蛋白质和脂肪。最适宜的比例是:每天摄入50%的碳水化合物,25%的蛋白质和25%的脂肪。 建议三:每天规定的时间进食,可以保持身体能量平衡。还能控制你的血糖水平,防止能量流失和不足。应避免只摄入简单的碳水化合物、糖或咖啡因。 B.业余 爱好 者 业余的芭蕾爱好者,在每一餐中都要做到饮食结构的平衡,应包含水果或蔬菜、谷类、含有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坚持在结束芭蕾训练一小时后再进食,同时多补充水,做到“少量多次”,这将使新陈代谢保持在一个高的水平,有利于减少身体脂肪量,提高身体能量,并增加体力与耐力。 以下是NYCB芭蕾舞团女演员Ashley Bouder一天的饮食安排(仅供大家参考): 人物:“瘦女孩”:Ashley Bouder 职业: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蹈演员 8:45a.m.:首先喝两杯咖啡,做伸展运动,遛狗 9:40a.m.:摊两个鸡蛋,喝一大杯水 9:55a.m.:走去地铁站 10:20a.m.:做伸展运动,一堂105分钟的纽约城市芭蕾舞团舞蹈课,45分钟的《天鹅湖》排练 1:00p.m.:香蕉和一杯水,走路去邮局 2:00p.m.:一份牛肉沙拉,走路去地铁站乘地铁回家 3:20p.m.:希腊酸奶配桃子,小憩一会儿 4:15p.m.:吃之前剩下的意大利面 4:25p.m.:遛狗,走去地铁站,在去剧院的路上喝了一杯椰汁和一杯咖啡 6:30p.m.:做伸展运动,在后台做热身,喝椰汁 7:30p.m.:《天鹅湖》演出开始 8:35p.m.:中场休息吃吞拿鱼沙拉,喝水 10:05p.m.:演出后喝水以及椰汁 11:00p.m.:蟹饼,田园沙拉,一杯黑比诺葡萄酒 Ashley Bouder说:“我非常注意饮食,为了艺术牺牲了一些享受。但我不理解一些人牺牲身体健康,然后然后穿着漂亮的衣服走秀。” 第二位“瘦女孩”:许小婷 (Samantha Xu) 职业:华人模特新秀,纽约时装周为L.A.M.B和Thom Browne走秀 9:00a.m.:半盒草莓、一杯豆奶、全麦切片面包配低脂黄油和榛子酱、一瓶食用酸奶 11:00a.m.:一边大步快走去模特经纪公司,一边喝椰子汁 12:00:快步赶往林肯中心准备走秀 2:00p.m.:奶酪和脆薄饼干、蔬菜(芹菜、胡萝卜、甜椒) 3:00p.m.:为一组阿根廷设计师的作品走秀(Samantha把这当成是锻炼身体) 4:00p.m.:快步去地铁站乘地铁回家 8:00p.m.:慢慢闲逛,差不多要走10个街区 8:30p.m.:在Neptune(一家波兰餐厅)吃晚餐,晚餐包括一大碗蔬菜大麦汤、生菜吞拿鱼卷、卷心菜沙拉,然后还要喝冰镇矿泉水 9:00p.m.:一杯茉莉绿茶,走去地铁站回家 10:00p.m.:一杯热豆奶 许小婷说:“在成为模特之前,所有人都让我多吃点,其实我和大家吃的一样多。现在他们说我的体型做模特正好,我现在也对自己更满意。
中国芭蕾舞八个字即可代表它的特点,分别是:立、 开、绷、直、准、轻、稳、美。一、“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 空间占有感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和气宇轩昂。这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成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贵族气派,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味。要求演员收腹,挺胸、重心上提,向高空层面发射使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准确的完成。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二、“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三、“稳”是指动作要做得不仅准确而切稳健、扎实,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技巧,需要男女演员默切,不要让观众感觉到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一样,动作做得东倒西歪,让观众提心吊胆观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看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在旋转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结束时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四、“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五、“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指芭蕾是直线艺术,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致。这一点与中国的“圆、曲线”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身体与地面垂直也是古典芭蕾技巧所必须的,如旋转技巧,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高空发射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体内的中心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旋转运动起来,否则所有的旋转无从谈起。六、“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使动作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有人做过实验,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在训练时,做了100次的Battement tendu(擦地)他的脚尖每次都擦至在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又如:空中转两圈(720度),舞蹈者五位脚起跳在空中保持良好的舞姿后,落地时还准确地落在五位上,在古典芭蕾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表现的准确无误,否则古典芭蕾的动作规范会变形,也即将失去光彩。 七、“美”芭蕾舞和其它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需要一举一动都要有美感,芭蕾舞对美的要求是极高的。是“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象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象雕塑一样受空间的影响,编导家门通过发现美,运用美的舞蹈形式反映美的生活,而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八、“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如: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时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全身看起来很放松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象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就像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罗娃所说的:“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才是舞蹈家”。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即使在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简述芭蕾舞基本形态的重要性 摘要: 芭蕾作为西方传统的古典舞蹈,极具代表性,流传极为广泛,以至于对全世界的舞蹈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喜欢欣赏芭蕾,因为芭蕾一向给人高贵典雅、庄重而不失华美的感觉。观众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印象,主要是无数的芭蕾舞剧作品给予观众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这种视觉享受使得芭蕾深厚的艺术涵养清晰地映射在观众脑海里。这种连锁反应不仅仅只是芭蕾舞剧带来的,应该说回归到芭蕾的实质,从它的基本训练上,我们就看到了一种超凡脱俗、跨越各种界限盼艺术形式。 关键词: 芭蕾;基本形态 芭蕾是历史悠久、特点鲜明的西方古典舞蹈,几百年来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的训练体系,从身体的姿态,头、手和脚的位置,到动作的规范、安排,艺术形象的塑造,舞剧的编排,任何环节都是十分严格的。如果我们把芭蕾繁多的细枝末节比作一个庞大的树形体系,那么处于这颗大树根部的那一个环节就是芭蕾身体的基本形态。 芭蕾身体的基本形态是由站立开始的,站立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次标志性的突破,灵长类动物正是运用站立空出双手,从而进彳亍劳动,创造和改变一切。站立身体基本形态的要求对于芭蕾来说,正如站立对于人类进化一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芭蕾的站立是有区别与我们生理上的自然站立的,它具有规范性,它和芭蕾的其它环节一样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并直接为芭蕾服务。 一、正确身体基本形态的要求 根据芭蕾教学法的 觌 定,正确的身体基本形态有如下的要求:先是根据自身的外开程度站好一位或五位,所有脚趾放松平铺在地板上,不能倒脚,不能弓起脚心,接着从大腿根部开始转开拉长双腿,并伸直膝盖。往里收紧臀部,但不能顶出胯部,顺着双腿往上的力量同时提起胯部,并收紧腹部,收回肋骨,然后肩膀要打开,肩胛骨夹紧往下,此时腿部往上的力量要与肩膀往下的力量形成对抗,并且腹部往回收的力量要与臀部往前收紧的力量形成对抗,这两股力量在身体的中部汇合集中,肩膀与胯部四点还要正对前面,方正而结实,最后注意拉长脖子,头部放正,眼睛平视前方。 二、身体基本形态的重要性 1.身体基本形态是一切动作的开始 纵观芭蕾训练整个课堂,从双手扶把、单手扶把到中间,每个动作都是以一位或五位的站立位置准备的。因此我们说,身体基本形态是一切动作的开始。那么一个好的开始,一个好的身体基本站立形态意味着什么呢?好的身体基本形态准备时,身体的肌肉是收紧的,往往凝聚了全身的力量,就好像是崩紧了的弦,舞者的身体就是箭在弦上,这是一副蓄势待发的架势。这样就为接下来要开始的动作组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自然事半功倍。正如我们常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身体基本形态贯穿于芭蕾的所有动作之中 身体基本形态从准备站立开始,一直贯穿于所有动作之中,是因为任何动作在运动的时候都是在严谨的身体基本形态上发展的。严格说来,身体的基本形态就是舞者的一个坚实的主干,任何脚步的移动、腿部的动作、上身的舞姿、头部的转动都应是主干上延伸出来的枝干,它们共同组成一颗繁茂的大树,那就好比是一名成熟的舞者。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连身体的基本形态都没有做好,如何能构成正确的舞姿,或是把动作做到极致呢?正因为芭蕾不能离开身伴的基本形态,所以我们把它应该从根本上重视起来。 3.身体基本形态是芭蕾内在气质的体现 良好的身体基本形态,使舞者从内而外流露出一种高贵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正是芭蕾本质_韵体现,同时又组成了芭蕾的本质。人们谈及一些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时,不仅仅只是看他们的条件比例有多完美、动作幅度有大、技巧完成有多好,而是会更多地看到他们的舞感、动作的流畅感,以及站在台上透露出的霸气,而且这股霸气可以充斥全场,可以震慑所有观众,让人不由自主地为其信服。芭蕾舞者的这种感觉,这种霸气,是随着训练身体基本形态的日趋完美,逐渐表露出来的。所以即使是走在大街上平时平素打扮韵芭蕾演员,人们也能够很轻易的识别来,依靠的正是他们通过熟练掌握身体基本形态而形成的那种气质。 4.身体基本形态是一种芭蕾意识 身体基本形态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肌肉收紧,还追求着一种意识上的集中。古人云:“形不动,意先动。”那就要求我们在站立准备时,身体处在好的基本站立形态下,精神也不能放松,要全神贯注,预先在脑子里想好动作的组合、连接和配合,以及自身需要克服的各种缺点。通过不断训练这种意识,我们的头脑就会变得非常清晰,这将辅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动作。这种意识就像是在动作进行前把接下来要做的动作在脑海中快速播放了一遍,于是舞者就能更有目的,更有信心地进行动作的练习。尤其对于需要通过动作练习改正缺点的舞者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因为只有通过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去注意,并加以改正。这种意识是身体基本形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认识到它的意义,我们也明白了做好身体基本形态的重要性。 三、忽视身体基本形态出现的问题 整个身体基本形态是由规范身体各个部分组成,在这个从头到脚要求严谨的系统里,哪怕是忽略再小的一个部分,都会对芭蕾训练造成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舞者容易忽视身体基本形态的不同部分,出现不同的问题。 在学生开始接触芭蕾训练的时期。因为外开度不够,或是过分追求外开,会造成倒脚的'问题。脚是站立的支撑点,它应该均匀地受力并平铺在地面上,而不是用倒脚来迫使双脚外开,这样不仅破环了重心,而且会对脚部关节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同样的,因为双腿转开的欠缺,在初期训练Plie时,容易出现膝盖往前跪的问题,接着做小跳的时候会更加明显,这样不但没有达到Plie的训练目的,而且会加剧对脚和膝盖的损害。这两个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到舞者以后的职业寿命,后期各种脚腕、脚 躁 、脚背以及膝盖的伤痛困扰了无数的芭蕾舞者。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加强腿部内侧肌肉的力量,使学生能够控制脚下的位置和大腿的外开,从而做Plie的时候也能控制膝盖。在解决了身体素质,诸如柔软度,腰背力量之后的训练时期。这时学生容易忽视腿部和臀部的收紧,在站立或是动作运行中,腿部应该转开往上拉直收紧,臀部则是延续腿部的转开往里继续夹紧,两者的力量是汇聚在一起的,使得整个下半身呈现良好的收紧状态。这个问题往往容易出现在学生疲劳的时候,经常会有只收紧大腿,不夹紧屁股的现象,这样容易对下身肌肉训练造成影响,还会使力量无法集中,影响动作发挥;另外在单腿支撑做主力腿的时候,学生也容易忽略单腿的继续拉撑,往往主力腿只是处于自然状态,这样使身体的根基被破坏了,直接影响重心的准确,降低了以后完成中间各种动作、旋转的稳定性。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领悟正确收紧的重要性,并在他们做动作的时候时刻提醒他们注意。 在提高训练旋转技巧的时期,身体和胯的不正会造成Pirouette,二位手和Passe分离,膝盖不能打开,胯部掀起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是身体端正控制不当造成的。长期下来,就会影响Pitouette的质量和数量,接下来也会对GrandPirouette的练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动力腿运动,例如Battement Tendu开始就要严格规范好胯部和身体方向的正确,这样从简到繁,不断要求,逐渐提高胯部的控制能力。在训练旋转之前,要加以练习如Releve passe这样的准备动作,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胯、膝盖和手的位置。 在高年级进行舞台剧目表演时期,上半身基本形态的要求容易被忽略,主要体现在肩膀和颈椎的过分紧张。在芭蕾中,上身的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手的流动以外,就是肩膀和头的姿态。如果肩膀不能打开,就无法展现松弛的上身舞姿;如果脖子不能放松拉长,就不能体现上身挺拔的气质。这样整个舞蹈动作也会显得僵硬、生涩,从而影响舞蹈角色的塑造以及整个剧目的表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醒学生上身与下身用力的不同,要求他们真正看到自己的整个上身姿态,学会欣赏自己的舞姿,并且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身体基本形态对每一个芭蕾舞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准确地将其掌握却并不是一件易事,它有可能成为一名舞者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目标。我们都清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仅仅是认识到身体基本形态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我们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去运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我们正确掌握到芭蕾身体的基本形态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从本质上理解芭蕾这门艺术,我们才真正走进了芭蕾的金色大门。 ;
芭蕾舞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是从15世纪的贵族宫延演出演变来的,那时的题材古代传说为主,兼有舞蹈、哑剧、歌曲和朗诵表演,并有豪华的服饰布景和音乐伴奏。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芭蕾得到了迅速发展,成立了第一所皇家舞蹈学院,对芭蕾训练进行了规范化的研究整理,确定了一套沿用至今的芭蕾舞动作体系。 芭蕾舞是一种无氧运动,以芭蕾舞的基本动作作为训练内容,其健美力度是量般健身运动无法比拟的,开、蹦、直、立是芭蕾的四大要素,具有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姿态优美挺拔,同时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让美丽得到直观又含蓄的展现。现代热舞也并非一味的激情、豪放,它舒缓放松的舞步,正是兼容了芭蕾的优雅! 1.“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其 空间占有感像古典的宫殿似的傲然挺立和气宇轩昂。这和古典芭蕾发源于皇家宫廷的风格是一脉相成的,其目的在于显示皇家贵族气派,不是佣人和平民的风味。要求演员收腹,挺胸、重心上提,向高空层面发射使各种舞蹈动作和技巧准确的完成。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 2.“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使动作运动路线和位置准确。有人做过实验,一名技术过硬的舞者在训练时,做了100次的Battement tendu(擦地)他的脚尖每次都擦至在一个点上,其路线也丝毫不差。即使技术性很强的动作也毫不例外。又如:空中转两圈(720度),舞蹈者五位脚起跳在空中保持良好的舞姿后,落地时还准确地落在五位上,在古典芭蕾中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即使技术含量再高的动作,也要表现的准确无误,否则古典芭蕾的动作规范会变形,也即将失去光彩。 3.“美”芭蕾舞和其它舞蹈一样也是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视觉艺术,需要一举一动都要有美感,芭蕾舞对美的要求是极高的。是“流动的音乐、活动的雕塑”。象音乐一样受时间的限制,象雕塑一样受空间的影响,编导家门通过发现美,运用美的舞蹈形式反映美的生活,而观众通过对舞蹈美的感知进行想象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4.“绷”是指舞者踝部脚背的绷直,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绷直的训练主要是通过Battement tendu(擦地)的练习,以及在各种跳跃的过程中下肢收紧,脚跟、脚掌、脚尖依次推地向高空跳起,使身体线条延长。以Battement tendu(擦地)为例,动作时脚跟推动脚背、脚尖向外擦出,一直到脚趾尖擦到最远的点,脚趾尖勾向脚心,同时仍然保持延伸的感觉,好象要穿破地板继续延伸。芭蕾是一种线条性艺术,只有各部位的绷直才能使观众有延长肢体线条的视觉感,只有通过绷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使肢体末稍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芭蕾曾在一段时期内追求“灵空”,舞者要有使舞姿轻盈飘逸的艺术魅力,也只有通过绷才能使肌肉收紧,产生上升的动势。 5.“直”是指主力腿和动力腿的膝盖伸直,后背的垂直,换句话说就是把全身肌肉拉长,使芭蕾的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是古典芭蕾审美的根本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指芭蕾是直线艺术,在舞台中的运动路线多呈直线形,这也与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一致。这一点与中国的“圆、曲线”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不同。身体与地面垂直也是古典芭蕾技巧所必须的,如旋转技巧,动作时除了全身收紧向高空发射外,更重要的是颈、背、腰、臀垂直于地面,使力量集中在体内的中心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旋转运动起来,否则所有的旋转无从谈起。 6.“轻”是指舞者动作轻盈、自如,如:跳跃动作,起跳和落地时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全身看起来很放松动作自如,特别是落地时,需要脚趾、脚掌、脚跟依次落地并微微下蹲,就象小猫脚上带有肉垫一样,没有声音。就像前苏联芭蕾大师乌兰罗娃所说的:“使舞姿轻巧的是跳舞匠、轻盈才是舞蹈家”。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蹈家即使在很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气息,总是把优美、轻盈的舞姿展现给观众。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 7.“稳”是指动作要做得不仅准确而切稳健、扎实,比如芭蕾中有许多双人舞的托举技巧,需要男女演员默切,不要让观众感觉到女演员快要掉下来一样,动作做得东倒西歪,让观众提心吊胆观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看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还有做旋转动作时要求演员在旋转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结束时要使舞姿准确地、稳稳地停在一个点上,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会让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8.“开”就是指舞者不分男女,均需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部位左右对称的外开,特别是两脚向外180度的展开,最大限度的延长了舞蹈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增强了表现力,同时也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美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珍妮·科恩指出“芭蕾的古典风格是以脚的五个位置为基础的动作。这五个位置中表现出外开的本质是指两腿以髋关节处向外旋转。表演时,在舞台有限的空间内炫耀和张扬贵族的气派。”(正象有人所说,芭蕾舞脚位的一位表现重视,二位表现自信,三位是谦虚,四位是自豪,五位是艺术效果。)贵族气度不仅是芭蕾重要的历史体现,也是审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身体达到非职业舞者所不能的境界,使身体理想化、职业化。 拓展:芭蕾舞的发展和特点 关于芭蕾舞,诗人们惊呼:“她漫步在花萼上面,竟然压不弯花茎!”可见其舞姿的轻盈了。法国著名的作家泰奥菲尔.戈蒂埃赞美道:“塔利奥妮小姐是至今唯一能在舞蹈上,体现出在我们看来宛如诗人也不可能实现的梦幻舞蹈家。”文豪雨果也为女芭蕾舞蹈家塔利奥妮的创举题词道:“献给你那神奇的足,献给你那神奇的翼!”这就是芭蕾的魅力!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因是“法语”ballet的英译,意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 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意指: ①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②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③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学院。17世纪70年代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引起了舞蹈技术和审美观点的变化,演员站立的姿势越来越外开,由此正式确定了脚的5个基本位置,这5个外开的位置成为发展芭蕾舞技术的基础。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了贵族业余演员,职业女芭蕾演员也开始登台演出,舞蹈技术得以较迅速地发展。芭蕾演出从基本上是一种自娱性的社交活动逐步转变为剧场表演艺术。这个时期的芭蕾是从属于歌剧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在歌剧中加入芭蕾场面,实际上是一连串舞蹈表演,剧情反而显得无关紧要,这时称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B.de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舞蹈要表现戏剧性内容,"情节和舞蹈设计要保持统一,有合乎逻辑的、明白易懂的故事作中心主题,和情节无关的独舞及舞蹈片段都得取消",舞剧中"不仅是舞蹈技术光辉夺目,更须通过戏剧性表现,从情绪方面感动观众"。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 创作一部芭蕾作品,编导是关键人物,他根据文学剧本(或一个故事、一首诗、一部音乐作品)构思出舞剧结构或舞蹈结构,再由演员来体现。编导和演员都必须掌握芭蕾语言(或芭蕾语汇)--芭蕾技术技巧,以及运用芭蕾语言表现特定内容或情绪的能力,编导应该深谙它们长于表现什么,不能表现什么;而演员则应该训练有素,能适应并创造性地体现编导的构思,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条件,芭蕾创作才能进行和完成。芭蕾结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编导运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间舞蹈)、现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编出多幕芭蕾(分场或不分场,如《天鹅湖》)、独幕芭蕾(如《仙女们》)、芭蕾小品(如《天鹅之死》)等。芭蕾的这种结构形式在19世纪后期发展到高度规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响和限制了芭蕾的发展。在20世纪编导创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这些规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断出现新的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