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芭蕾舞不难学。
二、学习芭蕾舞,最基础的是学习扶把技巧:扶把练习是芭蕾基本功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是组成基训重要的一环,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舞蹈者,扶把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芭蕾舞者的肌肉、关节都从未受过舞蹈的特别训练,有了把杆的帮助,就相应地减轻了许多负担,可以不必为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而分散过多的精力,就能比较集中思想去领会、体验每个动作的要领。扶把的正确要领比较简单,不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扶把,都必须做到不能影响到基本站立的正确姿势,尤其是不能影响到重心的垂直稳定,身体离把杆的距离,正好是自己小臂的长度,上臂不要与上身贴住,手扶在把杆上的位置在身体的斜前方,是身体与把杆形成90度直角的前45度位置。所有一切都要在“扶”字的含义。
1、避免握把
虽然人体直立,重心垂直也符合要求,但不能长久,尤其失去对自己的检验。因为握把通常是拉把的前症。握把就是为拉把做准备的。握把同时是一种紧张的表现,又同时与“憋气”有极大的关系。
2、避免抬肘
扶把时肘关节不是自然放松下垂,而是高高抬起。造成抬肘的原因有:一是扶把手离身体太近,二是扶把手与身体平行。 抬肘除了会影响重心垂直外,还会带来耸肩的毛病。
3、避免拉把
“拉”与“扶”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两种动作形态,“扶”是轻轻地不用力的,而“拉”则要使劲。出现拉把的情况,多数是由于重心偏外,不得不靠拉住把杆来保持平衡。一定当你感到自己扶在把上的手用力了,那么十有八九重心已经偏离了,赶快重新扶一下来调整自己。
4、避免压把
就是把人体重量通过扶把手压在把杆上,这时人体重心肯定是倒向把杆了。压把状况下进行训练会无意识中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尤其不能适应离把后的训练。
芭蕾舞基本功早先并没有系统化的规格要求,直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后,法国皇家芭蕾学院优秀舞蹈家皮埃尔 博尚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起来的体会经验,从古典芭蕾需要稳定、平衡、重心垂直的舞蹈所要求出发,设计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基训有了法则依据和理论基础,直至今日,五个脚位和“开、绷、直、立”依旧是芭蕾基本功中重要一环。
三、学习芭蕾舞中旋转方法芭蕾被人们予为是“足尖上的舞蹈”,通过足尖跳舞是这个舞种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芭蕾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而芭蕾舞中的旋转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是在半脚尖或脚尖上完成。芭蕾舞的旋转技巧丰富多彩。在旋转的基础训练里,除了对身体综合能力培养之外,专门训练转的能力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这是对舞者综合能力的极大挑战。那么如何能完美的完成旋转是每个芭蕾舞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讲解如何做好旋转。尤其是对不同阶段舞者练习旋转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讲解,这是前人很少涉及的方面。希望本篇论文对舞蹈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1、做好起转前的蹲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你给地面多大力量地面会同时反馈给你相等的力量。
芭蕾舞的旋转,绝大多数是在半脚尖或足尖上的,立起之前都是用蹲做准备,这个过程就是立起的反作用力。蹲对转至关重要,只有做好蹲,向上的立起才会结实而有力。
课堂中,许多学生对转之前的蹲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常常是草率地对待蹲动作,一心做转,结果却适得其反。
2、旋转时的身体重心
旋转时的身体重心点一定是在主力腿的脚掌上。这需要把身体的头、肩、大腿、膝、踝几个部位,以纵向贯穿,就好像串糖葫芦,无一部位偏离了这条纵线。
在这条纵线里,人的气息起着一种贯穿作用,它就像穿在中间的那根棒。我们应该让气息从头顶到脚掌延贯穿纵线向上、向下流通,中间不能被堵塞。这种气息感应该有从头顶上冒出来、从脚掌下流出的想像力。做这样一个比喻:把贯穿线比作一根水管子,气息比作水,水在水管里流动,从上边、下边都可以冒出水来。
只有气息通畅,动作才能舒展,身体的重心才稳定。
3、向上立起的动力力量的应用
在学习雷勒韦时,我们讲了身体向上立起时的脚、腿部用力推起的从骨盆带动躯干的向上提起的力量,这种方法应该贯穿在每一个立半脚尖的动作中。在转的过程中,经过蹲再向上推起半脚尖时,脚跟推地向上和躯干部位的向上提起是同步进行的。这种力量既是身体各部位的统一行动,又是身体不同局部的独立自控,正是有了躯干上提,身体的重力才不至于全压迫在主力腿和主力脚上。
在练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只注意推起的脚部,忽略了从骨盆带动躯干向上提起的力量,躯干提不起来,势必加大了主力腿和主力脚的承重。
双向发力的力量还能保证立起时的速度和力量。
4、转的动力力量的使用
旋转时,转的动力力量是向运动方向一边用力打开,另一边向运动方向用力推动,这就是旋转时用力的方法。例如:我们做向右转,身体的右半部要向右用力打开,同时身体的左半部也同样向右用力推动,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使旋转中的身体协调起来。切记!一定不能只用身体的一边用力。
人体的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转的动力力量的根本在于身体的肌肉用力带动运动。转应该是一种身体的自身运动,不靠外部的力量。在训练中,常常会出现用手臂或腿部力量带动,其实这两个部位在运动中只是一种辅助的动力力量,不应该把它们作为主要的动力力量。转的用力一定是用肌肉带动的自身用力,用这种方法用力,力量不分散,是帮助身体在旋转中稳定重心的最重要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穿紧身衣和穿蝙蝠衫来形容这两种用力方法。肌肉带动自身的用力是围绕着骨骼运动的,就好像穿着紧身衣,身体细而长,阻力小;反之,把转的动力力量放在身休的外延上,力量散开着,就像飘逸的蝙蝠衫,宽大而粗壮,阻力大。
5、头在旋转中的运用
在旋转中,正确地使用头部非常重要。
在旋转中,头部的运动包含头、颈椎和眼睛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应是协调配合的。在教授旋转的过程中,对头部的练习应该很谨慎。
用最简单的方法剖析和讲解在转动中的头部运动:
我们向某个方向转动时,头部应随身体的转动向这个方向转动到自身运动的最大限度时,再立即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并返回视线,将头部和视线落到所看方向。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留头”和“甩头”,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头的这个运动过程,实际上就是头部的向左转动和向右转动。
6、舞姿的控制
在旋转过程中,控制住舞姿非常重要。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不能规范的控制住舞姿的高度;手臂胡乱地使劲挥动;主力腿立半脚尖的时间不超过半秒钟等等。这样的旋转就失去了舞姿转的实际意义。
四、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
(‘我’不是我)最最最开始去学芭蕾是因为看到电视上的人跳芭蕾真的很美,但是自己去学了之后真的很苦,业余也很苦,专业更苦。小时候哭着闹着不去上课,最后也都被逼着去了,现在也挺感谢当年我妈一直逼着我去…大概到了四五级的时候,就不光像小的时候一样只知道做动作了,开始能够感受到舞蹈的美,芭蕾的美。越到后来越喜欢跳,每次去上课都是放松,虽然真的很累,一个一分多钟的变奏跳完就像冲刺了四百米一样累,但是爽。当你正真能够感受到它本质的美的时候,你也会发自内心的美,那种美不光是走路抬头挺胸有气质,是从你的心里出来的。
上面是我的感受…
然后每次当我跟别人说起我跳了十几年舞了,总会有人问同一个问题:你能劈叉吗。
也是挺醉的…
还有就是我一直没胖过,现在160 42kg,腿细但是全肌肉,有肌肉的腿真的不是不好看啊…主要是肌肉型状的问题。我也不能说腿上一点肥肉都没有,大概是在放松腿的时候能捏起来一层皮的肥肉吧。
脚上有的地方的痕迹已经去不掉了,大概就是被磨起了泡,又磨,又磨,有的时候甚至还没好就会又被磨。最痛苦的是,被磨出血了,袜子黏在上面脱不下来的时候,你们自己感受一下…
另外跳芭蕾真的很幸苦,按我们老师的说法,在舞台上,除了你的脖子和手指是放松的,其他地方都是紧张的,所以人家现代舞、中国舞什么的在台上都能笑得很开心,跳芭蕾的笑得真的很不容易。我自己也演出过,在台上真的是笑不出来,笑容都是逼着自己挤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比哭还难看,一背对观众立马笑容就没了(我只是业余的,我只是想说跳舞真的很不容易,我不排除很多人能够感受舞台而笑出来,但是那真的很不容易,自己试一试全身用劲脚还疼的时候能笑得开心吗)。
去看芭蕾演出的时候多给他们点掌声吧!
芭蕾舞是一种要求高度技巧和体能的舞蹈形式,因此训练过程中可能会伴随一些痛苦。以下是一些在芭蕾舞训练中常见的痛苦:
1. 肌肉酸痛:芭蕾舞强调优雅和控制的动作,需要不断练习来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这可能导致在练习后出现肌肉酸痛的感觉,尤其是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
2. 足部和脚踝的压力:芭蕾舞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脚部工作,例如尖踮、跳跃和旋转等动作,这些会给足部和脚踝带来很大的压力。长时间的练习和重复动作可能导致足部疼痛、足弓塌陷和脚踝的受伤。
3. 身体姿势的训练:芭蕾舞的身体姿势要求舞者保持优雅而挺拔的姿态,如正直的脊柱、收腹、下颚向上等。这些姿势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恒定的努力来达到,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肌肉不适和疲劳。
4. 高强度的训练:芭蕾舞需要舞者进行迅速而优雅的动作,需要良好的耐力和爆发力。为了培养这些能力,舞者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包括跳跃、旋转和快速腿部动作等。这些训练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肌肉拉伤和关节问题。
芭蕾舞训练是一项需要不懈努力和耐心的过程,舞者必须超越痛苦和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身体素质。
芭蕾舞是一种高度技术性和要求严格的舞蹈形式,它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柔韧性、力量以及良好的耐力。芭蕾舞的训练对舞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下面是一些芭蕾舞训练中可能会面临的痛苦:
1. 身体痛苦:芭蕾舞需要舞者经常练习和重复一些极具挑战性的动作和姿势,如脚尖舞、高跳和扩展身体等。这对于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有很高的要求,而长时间的训练可能会导致舞者感到身体酸痛、肌肉拉伤等。
2. 脚趾痛苦:脚尖舞是芭蕾舞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舞者在脚尖上完成各种动作和转动。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舞者需要经过艰苦的脚尖训练,让脚趾、脚弓和小腿适应并承受身体重量。这种训练可能会导致舞者脚趾疼痛、起水泡、龟裂等。
3. 体力痛苦:芭蕾舞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因为他们需要在训练和表演中保持高强度的运动状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高强度的动作会消耗大量能量,让舞者感到疲劳和体力不支。
4. 自我修正和压力:芭蕾舞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舞者需要精确地控制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和细节。为了达到这一水平,舞者需要仔细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并不断纠正和改进。这种自我修正和追求完美的过程需要持久的耐心和自律,并且常常会带来压力和挫败感。
尽管芭蕾舞的训练可能是痛苦的,但舞者们通常都有强烈的热情和对舞蹈的执着,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和克服困难,以追求舞蹈的美和完美。
1、大劈叉。
劈叉在任何一种舞种中都是属于比较难学的动作。而在芭蕾舞中,舞者需要把双腿向前后或者两侧呈180度大开,这样的姿势不是一般额身体柔韧度好可以比拟的,它需要大量的练习。劈叉是一种很难学的姿势,但是经常练习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在练习劈叉时,使身体呈跪姿,然后保持一条腿向前、膝盖弯曲的姿势,使另一条腿尽力向后伸展,并且保持臀部与双腿呈直角姿势,挺直躯干、绷直双腿,绷起脚背。
2、鹤立姿势。
这个姿势也是属于比较难学的姿势,舞者的单腿要站立并且另一条腿也要高高抬起,呈90度,而且要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不动,姿势很美,但是背后付出的努力也很感人。
3、脚尖旋转。
这个姿势对于脚尖的要求也比较高,舞者在跳这个动作的时候,脚尖既要弯曲也要绷直,脚尖顶着地要旋转几圈再回到最初的位置。练习时可以屈膝势开始,然后再支撑腿,以脚尖的姿势站立,再把另一条腿抬起来,并且保持膝盖部位呈弯曲姿态,同时把双臂张开,这样有利于使身体保持平衡,眼睛盯在某一个电上练习即可。
4、大跳。
这种动作又叫空中劈叉,姿势美很美,就好像飞燕凌空跃起。让前腿笔直地跃起,并且保持双腿前后劈叉,着一整套动作都应该由前面的一条腿牵引,类似于做空中滑翔运动。芭蕾舞是一种比较难学的舞蹈:
男生女生都可以练习,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练习,学会的人体态会很优雅,那些在大荧幕面前体态优雅的明星,大多数是因为练习了芭蕾舞。只要掌握正确的练习姿势,好好练习芭蕾舞,这些难的动作都是可以学会的。
芭蕾舞校的女学生,今年16岁,想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学习情况。首先选拔人才,大家都知道了。必须下身长过上身12公分至少。我很幸运,我长过上身13公分。所以我被选中进去学校学习,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我的学校在广东。可是我来这个吧,发现我们学校很多训练方式,是吧友没有提到的。我列举如下:1.我们女学生的例假,是可以休息2至3天的。不像吧友说的要坚持练下去。2.我们男女生一起换衣服,没有避嫌。为了锻炼表演时不反应。3.极少数男生反应无法控制,老师就会叫我们女生给他解决。当然咯,是那个学习情况最糟糕,最不认真的女生给他D飞机,然后没有其他不该做的事。4.老师认为luo体芭蕾也是一种美,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练习luo芭蕾,不过这个时候男女生就分开上课了。虽然如此,但是一群女生luo体,怪不好意思的。 w5.老师要求我们女生要剃掉下面的毛,一方面是跳LUO芭蕾的时候不好看,另一方面要不即使穿上舞蹈服也显得很奇怪。6.我们班的男生特别少,我们班有30多个女生,只有4个男生。就像熊猫一样珍贵。可是我觉得这些男生的确有点女性化,我不喜欢。走路说话都怪怪的。7. 最可怕的是要节食,过一斤半斤都不行,老师会用秤来测你的体重。标准体重计算公式是【身高-100】乘上0.85 如果超重了,老师会让你一个人去只有男生的舞蹈室跳舞给男生看,这个时候你只能穿一条小内裤,不能穿上衣和舞蹈服。然后就要在他们面前表演下叉劈腿把杆擦地等动作,当然他们只能看不能碰到你,这也是最残酷的!幸好我没这样过,因为我很努力地学习芭蕾。8.所以我们女生减肥的方式就是穿很多到操场上跑步。我一次能跑20圈左右,直到累得不行。9.我们学校女生练舞都是不穿裤袜,男生都是只穿三角紧身内裤,这一点很大不同。然后我们女生都只穿连体服。我们的舞蹈室有暖气。所以不用害怕着凉。跳完舞到宿舍,老师会要求我们把衣服穿上。10.由于我们学校女生很多,所以课程开设没有数理化,我们很开心嘿嘿~然后就有诗歌朗诵,日语西班牙语课。11.我们很多女生的梦想都是毕业后成为一位芭蕾辅导老师,可以给孩子辅导就不错了。没有想过要成为舞蹈家,毕竟很难。辅导老师收入也不错。12.软度要求,要求女生横叉230度,竖叉230度。男生要求就松一点,只有190度左右。不能达到要求的老师会在你睡觉的时候用绳子把你绑起来压。13.芭蕾女生最重要的是要美丽好看。有些女生体重达标,但是PP和脸显得有点大,老师也会要求她们减掉再参加芭蕾的学习,这时候就没有象前面说的! ww14. 学校要求男生除了洗澡的时候,都必须穿着三角紧身内裤,限制那个。然后学校老师时刻检查,谁私自脱下紧身内裤的,就要接受惩罚,就像前面说的女生一样,男生去女生面前LUO跳舞,只穿一小裤裤。不过这个也很一样啊,本来就差不多,呜呜,对我们真不公平。。男生的紧身裤子都是学校量身订做的,每个男生都必须穿比自己实际情况小一号的内裤。这个我是听我一个男同学说的,他说他这样子很难受,可是没办法为了学习。15.我们的食物很简单,一个星期只有2次肉,然后几乎全是青菜。当然没有甜食,鱼倒是天天有。16.老师要求我们女生语文和英语每次考试都必须良好以上,要不就要用脚尖站3个小时!男生就没有这个要求。 w17.我们学校没有篮球场和足球场,怕男生练的坚硬。男生和我们一样,只能散散步聊聊天,没有什么运动好做。18.老师会教我们打扮自己,做个最美的芭蕾舞者!男生就没有开设这个课程。老师会要求我们站姿和坐姿,男生必须和我们一样,上课的时候双脚并拢,双踝并拢,手放在膝盖上,老师说这是锻炼气质。你觉得我们学校怎么样?我有必要去其他学校学习芭蕾吗?谢谢了问题补充:我说的绝对是真的!就是有点奇怪,我才有询问大家的意见。我学校的规模很小,就100多个学生,规模不大。我想去一个大的舞蹈学院学习。教学质量我觉得还可以,老师都是北舞毕业的。不过我没去过其他学校,也不是很清楚我们的水平怎么样
一、芭蕾舞不难学。
二、学习芭蕾舞,最基础的是学习扶把技巧:扶把练习是芭蕾基本功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是组成基训重要的一环,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舞蹈者,扶把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芭蕾舞者的肌肉、关节都从未受过舞蹈的特别训练,有了把杆的帮助,就相应地减轻了许多负担,可以不必为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而分散过多的精力,就能比较集中思想去领会、体验每个动作的要领。扶把的正确要领比较简单,不论是单手还是双手扶把,都必须做到不能影响到基本站立的正确姿势,尤其是不能影响到重心的垂直稳定,身体离把杆的距离,正好是自己小臂的长度,上臂不要与上身贴住,手扶在把杆上的位置在身体的斜前方,是身体与把杆形成90度直角的前45度位置。所有一切都要在“扶”字的含义。
1、避免握把
虽然人体直立,重心垂直也符合要求,但不能长久,尤其失去对自己的检验。因为握把通常是拉把的前症。握把就是为拉把做准备的。握把同时是一种紧张的表现,又同时与“憋气”有极大的关系。
2、避免抬肘
扶把时肘关节不是自然放松下垂,而是高高抬起。造成抬肘的原因有:一是扶把手离身体太近,二是扶把手与身体平行。 抬肘除了会影响重心垂直外,还会带来耸肩的毛病。
3、避免拉把
“拉”与“扶”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两种动作形态,“扶”是轻轻地不用力的,而“拉”则要使劲。出现拉把的情况,多数是由于重心偏外,不得不靠拉住把杆来保持平衡。一定当你感到自己扶在把上的手用力了,那么十有八九重心已经偏离了,赶快重新扶一下来调整自己。
4、避免压把
就是把人体重量通过扶把手压在把杆上,这时人体重心肯定是倒向把杆了。压把状况下进行训练会无意识中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尤其不能适应离把后的训练。
芭蕾舞基本功早先并没有系统化的规格要求,直到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后,法国皇家芭蕾学院优秀舞蹈家皮埃尔 博尚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积累起来的体会经验,从古典芭蕾需要稳定、平衡、重心垂直的舞蹈所要求出发,设计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基训有了法则依据和理论基础,直至今日,五个脚位和“开、绷、直、立”依旧是芭蕾基本功中重要一环。
三、学习芭蕾舞中旋转方法芭蕾被人们予为是“足尖上的舞蹈”,通过足尖跳舞是这个舞种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芭蕾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而芭蕾舞中的旋转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是在半脚尖或脚尖上完成。芭蕾舞的旋转技巧丰富多彩。在旋转的基础训练里,除了对身体综合能力培养之外,专门训练转的能力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这是对舞者综合能力的极大挑战。那么如何能完美的完成旋转是每个芭蕾舞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讲解如何做好旋转。尤其是对不同阶段舞者练习旋转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讲解,这是前人很少涉及的方面。希望本篇论文对舞蹈学习者能有所帮助。
1、做好起转前的蹲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你给地面多大力量地面会同时反馈给你相等的力量。
芭蕾舞的旋转,绝大多数是在半脚尖或足尖上的,立起之前都是用蹲做准备,这个过程就是立起的反作用力。蹲对转至关重要,只有做好蹲,向上的立起才会结实而有力。
课堂中,许多学生对转之前的蹲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常常是草率地对待蹲动作,一心做转,结果却适得其反。
2、旋转时的身体重心
旋转时的身体重心点一定是在主力腿的脚掌上。这需要把身体的头、肩、大腿、膝、踝几个部位,以纵向贯穿,就好像串糖葫芦,无一部位偏离了这条纵线。
在这条纵线里,人的气息起着一种贯穿作用,它就像穿在中间的那根棒。我们应该让气息从头顶到脚掌延贯穿纵线向上、向下流通,中间不能被堵塞。这种气息感应该有从头顶上冒出来、从脚掌下流出的想像力。做这样一个比喻:把贯穿线比作一根水管子,气息比作水,水在水管里流动,从上边、下边都可以冒出水来。
只有气息通畅,动作才能舒展,身体的重心才稳定。
3、向上立起的动力力量的应用
在学习雷勒韦时,我们讲了身体向上立起时的脚、腿部用力推起的从骨盆带动躯干的向上提起的力量,这种方法应该贯穿在每一个立半脚尖的动作中。在转的过程中,经过蹲再向上推起半脚尖时,脚跟推地向上和躯干部位的向上提起是同步进行的。这种力量既是身体各部位的统一行动,又是身体不同局部的独立自控,正是有了躯干上提,身体的重力才不至于全压迫在主力腿和主力脚上。
在练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只注意推起的脚部,忽略了从骨盆带动躯干向上提起的力量,躯干提不起来,势必加大了主力腿和主力脚的承重。
双向发力的力量还能保证立起时的速度和力量。
4、转的动力力量的使用
旋转时,转的动力力量是向运动方向一边用力打开,另一边向运动方向用力推动,这就是旋转时用力的方法。例如:我们做向右转,身体的右半部要向右用力打开,同时身体的左半部也同样向右用力推动,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使旋转中的身体协调起来。切记!一定不能只用身体的一边用力。
人体的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转的动力力量的根本在于身体的肌肉用力带动运动。转应该是一种身体的自身运动,不靠外部的力量。在训练中,常常会出现用手臂或腿部力量带动,其实这两个部位在运动中只是一种辅助的动力力量,不应该把它们作为主要的动力力量。转的用力一定是用肌肉带动的自身用力,用这种方法用力,力量不分散,是帮助身体在旋转中稳定重心的最重要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穿紧身衣和穿蝙蝠衫来形容这两种用力方法。肌肉带动自身的用力是围绕着骨骼运动的,就好像穿着紧身衣,身体细而长,阻力小;反之,把转的动力力量放在身休的外延上,力量散开着,就像飘逸的蝙蝠衫,宽大而粗壮,阻力大。
5、头在旋转中的运用
在旋转中,正确地使用头部非常重要。
在旋转中,头部的运动包含头、颈椎和眼睛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应是协调配合的。在教授旋转的过程中,对头部的练习应该很谨慎。
用最简单的方法剖析和讲解在转动中的头部运动:
我们向某个方向转动时,头部应随身体的转动向这个方向转动到自身运动的最大限度时,再立即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并返回视线,将头部和视线落到所看方向。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留头”和“甩头”,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头的这个运动过程,实际上就是头部的向左转动和向右转动。
6、舞姿的控制
在旋转过程中,控制住舞姿非常重要。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不能规范的控制住舞姿的高度;手臂胡乱地使劲挥动;主力腿立半脚尖的时间不超过半秒钟等等。这样的旋转就失去了舞姿转的实际意义。
四、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
女生学芭蕾舞有以下好处:
1、学芭蕾舞可以改善形体。芭蕾的基本动作中有不少肩背和手臂的动作,特别适合松弛紧张的肩背。
2、学芭蕾舞可以提高协调能力。舞蹈课程节奏简单及明晰,易于把握,可提高音乐节奏感。 舞蹈动作可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学芭蕾舞可以练习耐性和意志。学跳芭蕾舞不如绘画及唱歌般快捷,要跳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女生持续不间断的练习,可练习耐性和意志。现今芭蕾舞揉合古典芭蕾舞,现代舞及土风舞,这不单提高学习芭蕾舞的常识及乐趣,亦可扩阔其思维规模,还可以增强女生的勇气和自信心。
女生学芭蕾舞有以下坏处:
1、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孩子的年龄小,孩子正好处于骨骼快速发育和生长的阶段,如果这个阶段让孩子学习舞蹈,舞蹈动作的练习中,会给孩子的骨骼增长产生很大的压力,影响孩子骨骼的生长,甚至还容易导致孩子骨骼的变形。
2、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他们承受的事物是有限的,年纪小的孩子,他们对于那些需要耐力的事情很不适合,舞蹈就是这样的一种学习,年纪小的孩子学习舞蹈,很容易就给孩子造成压力,导致孩子闷闷不乐。
3、不利于孩子舞蹈的长远发展。年纪小的孩子,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领悟能力是有限的,舞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让很小的孩子学习舞蹈,他们更多的是模仿,如果这种模仿长时间进行下去,孩子的舞蹈就不会有长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好的。拓展资料
芭蕾舞(意大利语:balletto;法语、英语:ballet),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降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代。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芭蕾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