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梦从蓝图一步步走向现实

编辑:蔷薇 浏览: 53

导读:早上在重庆轻轨2号线的窗边刷新闻,刚好刷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对接空间站的画面——屏幕里那抹刺破云层的橘红火焰,突然让我想起五年前“十四五”规划刚公布时,我在报社办公室和同

早上在重庆轻轨2号线的窗边刷新闻,刚好刷到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对接空间站的画面——屏幕里那抹刺破云层的橘红火焰,突然让我想起五年前“十四五”规划刚公布时,我在报社办公室和同事掰着手指头聊:“‘制造强国’‘航天强国’这些词,到底离菜市场的烟火气有多远?”

文章插图

那时候我还在跑社区新闻,跟着渝中区大溪沟的社区去家访,碰到住在老楼里的周婆婆,她指着楼下坑洼的石板路叹气:“我孙子上幼儿园要绕三条街,要是能修条平路就好了。”谁能想到,去年这条“难走的路”不仅铺成了柏油路,旁边还建了所带滑梯的普惠性幼儿园——周婆婆现在每天早上去送孙子,都要跟保安唠两句:“你看这幼儿园的墙,刷得比我家客厅还亮!”

文章插图

其实哪有什么“突然”的变化?不过是无数人把“强国梦”拆成了每一天的“小事”。就说制造强国吧,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900万辆,我采访过广州一家车企的车间工人阿强,他说:“以前我们造的车只能卖国内,现在每天加班拧螺丝,都是发往欧洲的订单——上次我女儿在电视上看到我们的车跑在巴黎街头,举着遥控器喊‘爸爸的车去国外啦!’”

文章插图

还有航天强国,我去年去酒泉采访,碰到一位测控工程师,他眼底下的黑眼圈比眼镜片还厚:“神舟十七号发射前,我们连续三天没合眼,就为了确认最后一个参数。”可当火箭升起来的那一刻,他抱着对讲机哭:“你看,我们的‘太空房子’,真的住上人了!”

文章插图

更接地气的是文化强国——今年春天我去荣昌采访夏布非遗,碰到做夏布包的陈大姐,她的作坊里摆着刚设计的夏布笔记本,上面绣着荣昌陶的花纹:“以前夏布只能做老粗布,现在和设计师合作做文创,网上直播能卖几百单——我儿子说,这叫‘把老手艺装进年轻人的口袋’。”

文章插图

昨天晚上回家,我妈举着手机给我看:“你外婆发的视频,老家黔江的高速通了!”视频里外婆站在收费站门口,身后是延伸到山外的柏油路,她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以前去县城要翻两座山,现在四十分钟就到了,我昨天还买了斤冰糖葫芦——跟你小时候的味儿一样!”

文章插图

其实强国梦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清晨轻轨上的一则航天新闻,是下班路上的一辆新能源汽车,是孩子书包里的新课本,是奶奶手机里的非遗直播——是周婆婆家楼下的平路,是阿强手里的螺丝,是陈大姐的夏布包,是外婆的冰糖葫芦。

文章插图

风从轻轨窗外吹进来,我抬头看了眼车厢广告:一辆新能源汽车旁边写着“中国造,行天下”。突然想起五年前的疑问,现在终于有了答案:“强国”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是我们亲手“种”出来的——就像春天撒下的种子,终于在“十四五”的土壤里,开成了满树的花。

文章插图

晚上回家做饭,我妈举着手机喊我:“你看,新华社发的‘强国海报’,里面有咱们重庆的长江大桥!”我凑过去看,海报里的大桥灯火通明,像条银色的丝带——原来我们聊的“强国梦”,从来不是天上的云,是脚下的路,是手里的碗,是孩子的笑,是每个普通人把日子过好的“小盼头”,叠成了国家的“大图景”。

文章插图

轻轨到站的提示音惊醒了我,窗外掠过的高楼间,刚好看到一辆新能源汽车驶过——车身上的“中国造”三个字,在阳光下闪着光。我突然想起采访时阿强说的话:“其实我们造的不是车,是让外国人看看,中国的工人,能把‘蓝图’变成‘实景’。”

是啊,“十四五”这五年,我们没聊什么“大道理”,只是把“强国梦”变成了一件件“具体的事”:修一条路,造一辆车,建一所幼儿园,护一门老手艺。这些“小事”堆起来,就是我们的“强国”——它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清晨的豆浆香,是傍晚的地铁灯,是每个中国人脸上的笑,是我们一起“一步步走出来”的,稳稳的幸福。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