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做外贸3个月卖了10万

编辑:马箫 浏览: 28

导读:广州黄沙批发市场的文具店巷子里,最近总围着一群举着手机的人——不是追什么网红新品,是想看个穿粉色校服的小身影。12岁的初一女孩小棠蹲在货箱前,举着一盒荧光笔跟金发外商聊得眼

广州黄沙批发市场的文具店巷子里,最近总围着一群举着手机的人——不是追什么网红新品,是想看个穿粉色校服的小身影。12岁的初一女孩小棠蹲在货箱前,举着一盒荧光笔跟金发外商聊得眼睛发亮:“This one glows in 3 colors and it’s non-toxic(这个能发三色光,还无毒),perfect for your kids’ art class!”话音刚落,对方就笑着点了点头,掏出手机扫了妈收款码,当场订了5箱货。

这段不到1分钟的视频传上网,评论区直接“炸”了。有人算细账:“3个月卖了10万,比我这个上班狗的月薪还高”;有人夸口语:“我大学四级考了三次才过,她居然能跟外国人聊得这么顺”;但最戳人的是小棠妈一句话:“她这学期的英语学费,刚好是自己赚回来的。”

其实小棠的“生意经”不是凭空来的。妈妈开文具店五六年,以前跟外商打交道只会说“cheap”(便宜),去年8月开始,小棠主动揽下“翻译”活——先查词典把“荧光笔”“持久度”“安全认证”这些词翻成英语,再跟着网上的外贸教程学“怎么讲产品优势”。“我妈以前只会说‘our price is low’,我教她讲‘our value is high’(我们的价值高),外商反而更愿意买。”小棠跟记者笑。

网友的讨论很快从“羡慕”变“反思”。有个当英语老师的网友留言:“我教了八年英语,最怕学生问‘学这个有什么用’,现在终于能拿小棠当例子了——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能跟世界对话,能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也有家长担心:“会不会让孩子太功利?”但更多人盯着“学以致用”这四个字——小棠的英语不是“停在课本里的‘How are you?’”,是能帮妈妈谈成生意的“武器”,是能把“中国文具”送到外国人手里的“桥”。

争议也不少。有个网友泼冷水:“才12岁就想着赚钱,会不会影响学习?”小棠妈妈早有打算:“每天只让她周末帮忙,作业写完了才碰手机。她现在反而更爱学英语了,说‘要学更难的词,卖更贵的笔’。”还有个做外贸的爸爸留言:“我儿子学了五年英语,连‘产品说明书’都不会翻,跟小棠比,差的不是单词量,是‘把知识用出去’的意识。”

其实网友吵来吵去,核心就一个——我们学知识,到底是为了“考高分”还是“解决问题”?小棠的10万销售额,从来不是“赚钱的故事”,是“知识变活的故事”。就像有个网友说的:“我家孩子学了三年钢琴,只会弹考级曲,要是能去商场弹个‘即兴伴奏’赚点零花钱,我比他考10级还开心”——不管是英语还是钢琴,不管是卖货还是弹琴,“用出去”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最后聊到小棠挠着头说:“我才不要当‘赚钱小能手’,我想当‘英语小老师’——教妈妈说更多单词,教同学怎么用英语介绍自己的玩具,甚至想拍视频教外国人说‘广州的早茶’‘佛山的醒狮’。”你看,这哪里是“赚钱的故事”?分明是“知识活起来的故事”。

有人说小棠是“幸运的”,因为有个愿意让她“实践”的妈妈;但更重要的是,她把课本里的英语“翻”到了生活里——当一个12岁的孩子能用英语把自家的笔卖遍半个地球,她学到的,远不止几个单词那么简单。

就像有个网友总结的:“我们学英语不是为了考100分,是为了能跟世界对话;不是为了背单词,是为了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小棠的10万,其实是给所有家长和孩子提了个醒:知识变‘活’的那一刻,才真正有了价值。”

文章插图

免费获取咨询

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

免费咨询

热门服务

更多

最新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