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买高铁靠窗座位却遇“面壁座”
导读:提前选好的高铁靠窗座,上车却成了“面壁思过”位?最近一位网友的经历,戳中了不少常坐高铁的人的心。 11月上旬,网友小周(化名)买了广州南到茂名的高铁票,特意选了3车厢1A号——
提前选好的高铁靠窗座,上车却成了“面壁思过”位?最近一位网友的经历,戳中了不少常坐高铁的人的心。
11月上旬,网友小周(化名)买了广州南到茂名的高铁票,特意选了3车厢1A号——票面明明白白写着“靠窗”,结果上车一坐,旁边根本没有窗户,只有一面光秃秃的墙。“本来想一路看粤西的田野风景,结果对着墙坐了快两小时,中途实在憋得慌,只能站起来挤在过道扶着栏杆看窗外。”小周在社交平台吐槽,“如果是无座票我认了,但标着‘靠窗’却没窗,感觉像被误导了。”
小周的吐槽很快引来了几百条留言,有人直呼“同款受害者”:“上次去湛江,买的2A座,以为能靠窗看海,结果坐下来才发现,位置刚好在两扇窗中间的墙上,连个反光都没有”;也有网友站在“实用党”角度说:“要是车程短(比如1小时内),这种靠墙的座位其实挺香——没人蹭肩膀,也不会被过道的人挤到,适合补觉”。但大家的共识是:“不管好不好,得让我们选的时候知道啊!现在连‘有没有窗’都不说明,跟开盲盒似的。”
针对“靠窗座变面壁座”的争议,记者联系了12306客服和12327全国铁路监督热线。12306的工作人员解释,目前售票系统里的“靠窗”标注,指的是“座位位于靠窗的一侧”,而不是“紧邻窗户”:“比如有些车型的3车厢,1A号确实在靠窗那一排,但因为车厢结构,可能刚好对着两扇窗户之间的墙体。”12327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会把“细化座位标识”的建议记录下来,“反馈给相关部门研究”。
“这其实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的吴兴剑律师说,“乘客选择‘靠窗座’,本质是购买‘能接触窗外景观’的服务体验,但铁路部门的标注没有客观反映座位的实际环境——比如1A座到底是‘窗户旁的靠窗座’,还是‘两窗间的靠墙座’,这直接影响了乘客的选择。”他建议,铁路部门可以把座位标注再细化一步,比如在购票页面增加“有窗靠窗”“无窗靠窗”的选项,“让乘客明明白白消费”。
其实对常坐高铁的人来说,“座位体验”从来不是小事:有人为了靠窗提前三天抢票,有人宁愿多花10块钱选“安静区”,无非是想让旅途更舒服一点。而“靠窗”变“面壁”的争议,本质上是“服务细节没跟上需求”——当大家对出行的要求从“能坐”变成“坐得明白”,标注里的一个小模糊,就可能变成体验里的大槽点。
截至发稿前,小周说自己已经收到了12306的回访电话:“工作人员说会把我的建议往上报,希望以后不会再有人遇到这种‘面壁座’吧。”毕竟,高铁跑得再快,也得让乘客的“期待”,不落在“墙”上。